解读经典,汲取智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儒家经典《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今天我们要学的原文是孔子对中庸的相关论述。
《中庸》开篇是陈述自己的观点,接着就是引经据典,这个和我们现在写论文差不多,抛出观点后引用参考文献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孔子这几句话中提到了两个关键概念,中庸和反中庸,并且认为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中庸,而小人往往是反中庸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庸,什么是反中庸呢?
中庸不是凡事都取个中间值,这恰恰不叫中庸,这是和稀泥。朱熹认为,中庸的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之也无不及,庸是平常,是天理的体现,说白了就是伦理纲常,中庸是在伦理实践中做到合乎伦理道德。中庸的中不是随便乱取个中间值,而是强调对伦理纲常的恪守和维护。所以中庸才是一种“至德”,而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情况下,能做到中庸的人实在是寥寥可数。是故孔子有“民鲜久矣”之叹。
所谓君子中庸,不是死守规矩,不知道变通,而是会根据情境做出调整,但是不管怎么调都不会违背大原则,这就是时中,时中意味着变化,也意味着原则。因此做到中庸不仅要有德行,还要有智慧,要懂得经权、应变。当然时中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时时刻刻都能做到中庸。
小人反中庸最根本的体现是不讲原则,没有底线,打着中庸的名号为所欲为。
举个例子,一个街头混混专门敲诈勒索商贩,人们都指责他,但是他却说:我本来要敲诈块钱的,现在减半只敲诈了块钱,因此我这是中庸。但是这是中庸吗?当然不是。敲诈勒索是中庸,难道不是很可笑吗?敲诈勒索行为,从原则上说是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的,这是明显的反中庸。
所以说中庸,一定要有原则。
没有原则,就没有中庸。没有原则,就是反中庸。
现实中,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乏“灵活人”,他们在没有门的地方能开门,在没有路的地方能找路,然而没有原则地找门路最终只可能将他们自己带上不归路、绝路。这种“灵活”不是中庸,这是彻底的反中庸,是违法乱纪。
中庸(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