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讲究的也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统一和谐之意。无论是周易还是阴阳五行学说都是在强调“和谐”。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对民间吉祥艺术中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民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结构美,对称、均衡之美的审美观念一直是民间审美的主导,而且还注重程式化的传承发展,这些审美情感都与阴阳观念及五行理论中强调事物内在结构统一和谐存在的哲学思维观念一脉相承。民间的艺术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不是来自于纯粹的艺术想象,也不是切实地展现生活的场景,而是反映人们追求更有利生存环境的心理和文化情感。民居建筑中的图案就在这方面就更加明显,房屋建筑是人们最私密的场所,也是容纳与自己关系最亲密之人,因此,民居建筑中图案的存在除了其装饰作用之外,承载的是对整个家庭的祝福与期盼以及传统观念的传承。所以图案的题材、主题和造型都由这些观念、思想来决定。虽然在题材表现上常常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牛、鱼、蝙蝠、菊花、莲花、牡丹、桃花、葡萄等动物和植物,但是其中所传递出来的内涵是对生命、生殖崇拜的这一古老信仰。“鱼”“莲”“葡萄”“石榴”都是能代表多子多福;蝙蝠则取其谐音“遍福”;牡丹取其意象雍容华贵,以此来象征富贵。儒家经典《尚书》的《洪范》中有记载着阴阳五行理论的五福观,曰: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寿意为命不夭折且寿数绵长,富意为钱财富足且地位尊贵,康宁意为身体健康且内心安宁,攸好德意为心性人善且顺应自然,考终命意为长寿善终,这一幸福、吉祥的观念也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思想基础。象征物与内涵虽然随时代的不断有新的变化,但是图案题材、构图的思维方式还是延续原始人类对五福的希冀,同时也反映出传统文化深层意识上的传统继承性和保守性。耕读文化,儒家思想从汉朝以来就是中国的主流思想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文化中的“耕读传家”一直是封建社会推崇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到明清时期商人地位提升,打破了重农抑商的价值观限制,但是在济南的民居建筑中还能感受到这种耕读文化的传承。例如,平阴县东峪南崖村民居的墀头上一侧为牛,一侧为骆驼,牛为“耕”,骆驼为“读”。牛是田地辛苦劳作、任劳任怨的象征;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取其极能忍饥耐渴的特性,寓意任重道远。《论语》中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言,正是激励读书人需要志向远大而坚毅的品行。章丘文祖镇三德范村的民居大门的门楣上刻着“檏耕秀读”四个字,也是“耕读文化”的传承表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读书人需要有远大的志向与坚毅的品去完成重大的责任。那么读书出仕就是实现抱负的途径,进而就是要寻求功名。《论语》中还讲到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中庸》中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是儒家思想中的处世态度。那么要实现远大的抱负、理想,必须要身在其位。这也是推动争取功名的一种思想,在民间中的表现为“禄”。明清时期“禄”不仅仅是一种福,还多代表“禄利”、“升官”之意。表现在民居中砖石雕刻的纹样一般为鹿、猴、瓶,生三戟等。中国原始文化思维自古至今一直传承未断,无论道家或儒家各自在历代中发展荣、衰与否,还是是都后来传入的佛教被广泛接受信奉也好,都围绕中国的天人合一,讲究阴阳和谐的传统思想进行发展、融合。避邪与求吉对于吉祥、幸福的渴求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原始社会中,巫术应该算是最古老的文明现象,占卜、祈雨、祀神等活动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巫术,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它和原始人的自然信仰观念相关。人类原始时代的生存意识,更多屈从依赖于大自然的支配。在大自然面前,蒙昧的原始人常常感到迷惘不安,软弱无力,生存的境况被笼罩在自然神力的威迫之下。正是由于生存境况产生的压抑,以及原始信仰观念对自然的蒙昧与崇拜,使得原始人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与人类的生活事件的种种必然、偶然的变化结果联系起来,他们幻想自然界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影响着人类生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