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上《阿长与山海经》什么感受
昨天与高二学生上了《阿长与山海经》。
原因有二:其一是顾心怡同学演讲,重点讲了《山海经》中的帝江和刑天,同学们很感兴趣。
其二是我们即将开始《史记》选修,可以为太史公描写人物蓄势。太史公用如椽巨笔,不虚美、不隐恶,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现的史家笔法,不可能不对鲁迅产生重要影响。鲁迅自己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评价,更让我们感觉到鲁迅会师法司马迁。
第一天布置预习放在学生桌子上,学生没看到。幸亏第二天还有一个早读,让学生读了几遍。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了标题,左边黑板上是——阿长,右边是——山海经。我说这节课,我们只做一件事,研究标题,为什么叫《阿长与山海经》。
同学们读了文章,谁能告诉我,阿长在文章中有多少称呼?学生列举出:长妈妈、阿长、阿妈、什么姑娘等。既然有这么多的称呼,鲁迅在标题中,为什么称她为阿长呢?
这就引出为什么叫她长妈妈或者阿长?
之所以叫长妈妈,是因为此前的保姆身材很高,叫长妈妈。后来,这个什么姑娘来了,尽管她黄而且矮胖,但家里人为了省事,也叫她长妈妈了。
同学们怎么评价这件事?
很多同学认为,名字极其慎重,代表着美好愿望和期许。随便把别人的名字按放在长妈妈头上,说明了她地位卑微、无足轻重,没有尊严。
人家按放也就罢了,她居然也没有异议。这就不但没有尊严,而且近乎麻木。从她后面元旦让鲁迅称她阿妈恭喜,似乎她对长妈妈也是很不感冒的。
鲁迅花了两大段来写名字,乃是因为名字能够揭示社会地位和心灵密码。鲁迅笔下有四个人物,一个有名无姓,这个人是阿Q;一个有姓无名,这个人是孔乙己,只知道姓孔,于是从“上大人孔乙己”中给他胡乱取了一个名字;还有一个人无名无姓,这个人叫祥林嫂,根据第一个丈夫来的,等到嫁了贺老六,还是叫祥林嫂。而我们阿长的姓名根本就是不相干来的,她的地位和处境可见一斑。
那么鲁迅什么时候称长妈妈为阿长?鲁迅也是“不隐恶”的,在非常憎恶长妈妈的时候,比如得知谋害隐鼠就是她的时候,至少是对长妈妈很不满的时候,就称她为阿长。
这就引出鲁迅记录了对阿长哪几件不满的事?其情感如何?
第一件是谋害隐鼠,情感是憎恶、怨恨。但只是一笔带过。
第二件是传播是非,情感是最为讨厌。
第三件是摆成大字,实在无法可想。
第四件是逼吃福橘,劈头磨难。
下面请同学们来赏析和品味。
谋害隐鼠一笔带过,我们留下伏笔,暂时不提。
先看传播是非,制造风波,这是一个典型农村长舌妇形象。一个声音——切切察察;一个手势,竖起第二根手指,指着别人或者自己的鼻子。“切切察察”拟声词用得非常好,活灵活现,把背后小声絮叨说人坏话的样子写出来了;竖起第二个手指,指着别人或者自己。这说明阿长没文化,精神空虚,只关心小道消息,而且很不礼貌。
再看摆成大字,阿长是一个保姆,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应该是分内之事。但阿长却摆成大字,占满了床,从保姆身份上来说,根本就不称职,使得鲁迅觉得“实在无法可想”。请大家重点赏析一下“无法可想”。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无法可想”之前,不但“想”了,还有所行动,告诉了自己妈妈。在鲁迅妈妈委婉提示之后,“我”原本以为阿长有所改观,一个“但”字劈头而来,阿长依然故我;“却仍然”把我的失望、无奈全部写出来了。再加一个“还”字,变本加厉,真是可忍孰不可忍?童年迅哥儿愤怒到了极点。没办法,还是“想”,但又实在“无法可想”。这就是一个孩子最大愤怒但又无能为力的真实体现。
第四件是逼吃福橘。
元旦新年,对孩子来说,简直是欢乐的极致,不但不要上三味书屋读书,而且有压岁钱,只要熬过除夕,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阿长却把这一切变成了磨难。
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一个“然而”,说明阿长大煞风景,一个“又”字说明还是过去的配方,还是过去的味道。迅哥儿遭受阿长折磨年年如此,今年还是如此。
然后就是教导,第一是说一句吉利话,阿妈恭喜。第二是吃一个象征好兆头的福橘。注意这里阿长所有的语言都是强制性的。
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不许说别的话……还得吃一点福橘。
根本就是不容置疑,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就把迅哥弄得很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忘记。
这里学生有一个重大发现,我觉得很好。长妈妈夏天的时候,鲁迅被热醒了,叫她,不醒。喊她,不闻。
但在元旦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寄托着她对美好未来的祈祷的日子里,我虽然醒得特别很早。但阿长醒得更早,早就在等候,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摇着我的肩。直到我忽而记得,喊了一声:
阿妈,恭喜……
她才如释重负,笑将起来: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一个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这就是所谓的福橘。
这个“冰冷”的很有意思。
这是当初的阿长和迅哥儿关系最准确的概括,不喜欢,最讨厌,无法可想,劈头磨难,一切都是冰冷的。
但就是这样的阿长却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是情感的重大转折。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山海经》,谁来概括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
三个过程,先是问,再是买,再是送。
先是远房叔祖惹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兴趣,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是这样,这里要注意一个词“渴慕”。渴慕,就是渴望羡慕。迅哥儿渴慕《山海经》,但远房叔祖非常疏懒,我不好意思逼他;
我自己不大可能买到,钱不是问题,但是远,不可能去,除非过年,但过年的时候关门。
“问别人呢,谁也不敢告诉我。”这里的“别人”,包括三味书屋的老师,也包括家长和其他的大人。
那么别人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得很清楚: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
我们研究阿长的问。“别人”往往如此,他们认为这是闲书,不无正业,所以老师不肯,家长不会,远房叔祖疏懒,不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不关心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但这个没有文化、没有礼貌、迷信愚蠢、无权无势、并非学者的阿长,我认为对她说了也无益的阿长,看到心底里爱着的这个孩子无精打采,失魂落魄,她就要挺身而出,就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愿望。
于是她请假了。阿长买《山海经》,全部是留白。但是我们不妨设想。
一个不认识字、没文化的保姆,连书名字都弄错了,只知道“有画的”《山哼经》,花了四五天时间,不知道跑了多少家书店,遭受了多少冷眼和嘲笑,最终自己掏出微博的工资,把几本书都买来了。
我们朗读体会一下。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这句话里有哪些情感?品味,品味。
有自豪,别人做不成的事,我做到了。有欣慰,我终于为你做了一点事,你不要难受想哭了。有赎罪,有对谋杀隐鼠的愧疚在内,还有很多,都在这一声里。
那么鲁迅的感受是什么?
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称阿长具有伟大的神力,产生特别的敬意。
这里用的词都是很大,但确实如此,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不但做而且能够做成,不是伟大的神力是什么?当然有特别的敬意,因为阿长满足了一个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和外在世界的渴慕。
我们总结一下鲁迅写人。
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睡姿,一个橘子,一个霹雳……一个人就如在眼前了。
除了用了一些大词,还有哪些语句说明,阿长买来《山海经》的非同寻常。
直接评述的,“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30多年过去了,鲁迅仍然清楚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记忆如此深刻,不是阿长穿了新衣,而是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使得这个寻常的日子闪闪发光,鲁迅对这一天阿长的样子烙印在心底。
最后就是最憎恨的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注意“消灭”一词,不是随着时间的自然而然的消失,是经过这一次巨大幸福之后,怨恨被打败,被消灭。
这是对阿长情感的最重大的转折点。
所以,标题用了《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是阿长买的,这是事实。
如此阿长居然买来了《山海经》,这多么神奇。
制造风波、摆成大字、逼吃福橘、谋害隐鼠的是阿长,但买《山海经》具有伟大神力的也是阿长,这就是反差,反差会形成张力;
也有人说欲扬先抑,抑中有欲扬……
但重要的不在这里,这只是童年的迅哥儿,文章的伟大在于是中年鲁迅回忆童年的迅哥儿,这自然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情感也有一个酝酿和变化的过程。
那么不妨看中年鲁迅对阿长的认识,还是看这几件事。
中年鲁迅的情感是,对这几件事不大佩服。所谓不大佩服很明显和后面的伟大神力等呼应。但不大佩服,不是一个贬义词。
对待阿长传播消息,鲁迅说是怀疑家里的风波因此而起,但并不确定。就算因她而起,对一个农村妇女也很正常。鲁迅的态度很清楚。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文化人文明人的我,明知背后说人短长不是好事情,不还是要说,那么阿长说说短长,也无伤大雅。
第二个就是摆成大字,固然粗鲁不堪,当初确实让我“无法可想”,但今天想起来,阿长白天劳累过度,晚上倒头贪睡,也能理解,也能体谅。
阿长之所以在意元旦好兆头,不正是一个苦命人对未来卑微的愿望?又怎么忍心过于责怪?况且她也有为我祈福的意图在内,也就是她认为这也是为我好,我又怎能不领情?
至于谋害隐鼠,后来知道不是谋害,是误杀,可阿长毕竟说了谎,这是阿长的一个污点。但鲁迅把这个童年重要的心灵事件一笔带过,正是因为对阿长深厚的情感。
再看《山海经》对鲁迅的影响。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后来呢?还是如此。
理由有三:
第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不是说“那时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证明《山海经》一直就是我的宝书,从来没有改变。
第二,文章多次提到《山海经》的内容。第一次是,“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第二次是“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第三次称它是宝书的时候,说的是“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已经是长大的鲁迅,对山海经深刻了解的鲁迅,所以《山海经》对鲁迅的影响是终生的。
第三是历史事实上来看。
《山海经》中的英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古代英雄们与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抗争的故事,直接启发了鲁迅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理水》《补天》和《奔月》,就直接取材于《山海经》。可见《山海经》一书对鲁迅的影响。
甚至夸大一点来说,没有山海经,可能就没有今天的鲁迅,是《山海经》使得鲁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山海经》不只是一本书,而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生活。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鲁迅怀着无限的敬意和深厚的情感,写下后面的话:
当初那个“带领着我的,说的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的阿长,鲁迅最初是不认可是自己保姆,因为阿长根本不称职,强制我,命令我,根本称不上是保姆。
但在结尾鲁迅不仅称阿长为保姆,而且说是长妈妈。这可不是一般的称呼,因为鲁迅毕生没有一篇文字写自己的母亲,但却常常写到阿长。长妈妈不仅是自己名副其实的保姆,而且某种程度上还寄托着鲁迅对母亲的依恋。长妈妈不仅照顾了自己肉体成长,买来《山海经》,支持了自己精神生命的发育。
仁慈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从不诗意抒情的鲁迅,这是人生的第一次。他真诚的期待,一辈子做人保姆、照顾人的阿长,能够也做一回孩子,在仁厚黑暗的地母怀里获得永安。
这里不仅有对长妈妈深厚的感情,有对生命养育者的爱,还有对阿长这个社会底层妇女命运的同情,有深沉的思念,有无限的感激,也有不平,有对自己所属的这个阶级的批判。
那么最后文章的标题只能是《阿长和山海经》,因为这不是一个手法,而只是一个事实,是鲁迅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认识过程。
附录: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迅
1.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2.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3.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4.“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5.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6.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7.“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8.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9.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10.“阿妈,恭喜……”
11.“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12.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3.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我那时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14.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15.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16.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17.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18.“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9.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20.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21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2.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23.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24.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