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名言 >> 中庸第45讲

中庸第45讲

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现在开始下面这一段,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有不能焉。

「君子之道,费而隐」,「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平常在哪里用这个功夫呢?就是平常之道。无论我们社会上哪一行业的人,他一懂得平常之道的话,人人都可以学。为什么呢?人人都有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性就是『本性』,人人本来就有,本来就有这个『本性』。

你要学的话,怎么学呢?你处处都是待人接物,自己日常的生活,一言一行,都是处处合乎『本性』,合乎『本性』怎么合乎法子呢?就是求其节制「喜怒哀乐」,与一切人都是和谐相处。再好懂一点的讲:你做任何事情都是根据理性,根据理性那就是不起『情绪』的作用。不起『情绪』作用,就是遇到「喜怒哀乐」要发出来的时候,你自己就能够节制下来,这就是「和」。「和」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合乎理性了,这是人人可以办得到的,所以讲「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研究起来的时候它怎么样呢?「费而隐」,「费而隐」汉儒的注解,跟宋儒的注解有不相同的。汉儒注解他讲「费隐」,「费」当违背讲,世间一切的事情,做的都是违背道德了。就是无道之世,在世间没有道了,他就要「隐」起来,隐居起来不要出来做事情,这是汉儒的讲法。「费而隐」他把「费」字当违背讲,世间一切事情违背道德了,他行道行不通了,他就隐居。

在宋儒朱子的讲法,不过朱子讲虽然是这样讲,讲得不透彻,他讲什么呢?「费」当用字讲,用途,用途广大,「隐」呢?「隐」是就这个体,体是隐微,他讲得很简单。

在这里我的老师,他是这样的说法。他说中庸之道,也就是儒家讲的学术,有『体』、『相』、『用』三部分,本来「道」就是一个整体,为了好明了,为着研究的方便,分成三部来讲。第一个就是讲『体』,『体』是不动的,就是中庸讲「天命之谓性」,那个「性」的『本体』,「性」的『本体』,它是一种静态的、不动的,这个孔子曾经在《周易系辞传》里加以解释,「寂然不动」,寂是沉寂的寂,不动的这是体。你要由『体』发生作用的话,那怎么办呢?那个体在那里不动是无相的,没有任何形状的,你要发生作用。

比如说我们一个人你要说话,说话你必得要用口,用喉发出声音出来,用口腔表达出来。你要做什么事情,要用手、用身体表现出来。我们这个身体就是『相』,『相』所发出来的功用,这就是作『用』,就是『用』处。

就中庸之道来讲的话,分成三部分讲『体』、『相』、『用』,根据这个来讲的时候,中庸之道这个『体』,『体』是「隐」,什么叫做「隐」呢?「隐」是没有任何人知道,我们中庸之道这个『体』,在那里「寂然不动」,「寂然不动」这个『相』你看不出来,谁知道啊?这就是「隐」在那里,而不能够让人明了。

那么要讲这个『相』与『用』,这就是『费』了,「费而隐」,「隐」是就它的『体』来讲,「费」呢?就它的『用途』来讲,『用途』是什么呢?『用途』是广大。这个中间虽然没有讲究『相』,由『体』要发生『作用』,必然要起『相』,但是这个『用』既然广大,相也是广大,广大到无边无际的,我们一般人也不了然。能够知道的话,就是从『用途』来讲,『用途』这个『用』就是「费」。

这个「君子之道」就是中庸之道,它的『体』是「隐微」的,没有人能够了解,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它要起『作用』,就它这个『用』来讲,由『体』起『用』,必然要有『形相』表现出来,『形相』我们也看不到,『形相』太广大了。比如说我们现在讲这个宇宙,宇宙有多大?虚空里面那些日月星辰,我们所居的大地,这个大地在宇宙,那些星辰之中,渺小得一粒米那么小啊,甚至于连一粒米,还不够那么大。那可见得宇宙,这个『相』,天地这个『相』,太大了我们也不知道,所知道这个用途,用途就是指这个「费」,「费」也是广大的。就用途这个广大的用途来讲,也是知道一点点,讲到它究竟的道理,也难知道。

现在我们把这个「费而隐」,一个「费」、一个「隐」,了解有这么一个概念了,是『体』与『用』,『体』是中庸之道的『体』也就是『性』,用呢?由『性』上面起来的『作用』,这个你要研究它的道理,不容易的。

中国的学问,就是儒家所讲的学问,好处在哪里呢?虽然你研究它最高的道理,那么难以了解。可是你要从浅近的地方,来研究的话,就不难了。

现在我们看下面这一句,「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君子之道,就讲这个「费而隐」,虽然那么难懂,以「夫妇之愚」普通的人,郑康成注解的叫:『匹夫匹妇』,『匹夫匹妇』就是现在,普通一个做丈夫的,普通做一个妇人的。是一个普通人,他们的学问也不多,以他们的知识,就是「夫妇之愚」,就有很高的学问来讲,夫妇这个学问不够了,学问很低,这个叫「夫妇之愚」。虽然夫妇,普通的夫妇,他的知识程度很低,但是他「可以与知」,都是可以参与知道这个君子之道的。

好,朋友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明德至善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