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版本 >> 中庸第19讲

中庸第19讲

朋友们,现在我们继续研究中庸。上一讲我们讲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今天接着下面接着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一开始就说,「天命之谓性」,这个「性」字非常重要。接着就讲,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讲到后来,叫我们学中庸的人,从哪里开始学呢?就要学一个中和。

这个中和,我们一般人会发生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没有发出起来的时候,我们心中是个中,就是中庸的中。如果,这个喜怒哀乐发起来以后,这个不算中了,这就是情绪了。在没有发生这个情绪,我们心中是理性在那里,就是天命之谓性,心里不动纯粹是个理性。

一发生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的时候,那就是情在起作用了。情来起作用的时候,理性就被压伏下去,就不能够起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学中庸的人,就应该知道,情是要不得的。当这个喜怒哀乐发动之后,我们就要把它节制下来。就是这个经文里面讲,「发而皆中节」。能够节制下来,就让它不要继续发展了,这就得了一个和。

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所谓达道,你学中庸,要把这个中道学好,就必须从和这方面来用功夫。和要做得很好,就能通达中庸之道。

接下来就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这个致字,根据郑康成的注解。他说:「致,行之至也」,「行」就是实行,实行这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讲用功夫,来修养中和之道。

我们在用功夫修养中和之道的时候,你实行到最好的一种程度,叫「行之至也」。「至」是行到了家了,最好的时候了,这叫至。我们拿普通最好懂的意思来讲,那就是说我们「致中和」,就是尽力的、尽我们的力量,来学这个中和叫「致中和」。

如果我们能够尽上我们所有的力量,来学这个中和的话。就拿这个和字来讲,和是通达中的,和做好了就能够得到这个中的──中庸之道,能够得到中了。那么开始叫和,和怎么个用法子呢?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我们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利害冲突,我们也没有跟任何人发生一个争执的事情。

可是就有些人,他无缘无故的来找你麻烦,无缘无故地来毁谤你。你做事情,你想把这个事情办好,做一椿善事他来破坏你。那么这样的遇到这种的情况,一般人来讲是会发怒的。可是,发出这个怒气来的时候,要知道你是在学中庸之道,在致中和,你在用功。

用功并不是说我们在研究中庸的时候,是在用功夫,不研究中庸的时候,在平常我们就不用这个功夫,那不是这么说的。我们在研究中庸,这个学术的时候,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在一般日常生活之中,跟人家来往这个时候,遇到任何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学习中和的一个机会。那么平常遇到人,对你没有理由的来毁谤你,来陷害你,破坏你所要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你要发出怒气出来了,有愤怒了,可是你马上知道,我是要学致中和的人啊!因此,你就把你愤怒的这种心理,要发出来的时候,赶快把它节制下来,也就是把它阻止,不让它继续往外发,这就是和了,就得其和了。

这种和我们说来容易,正式在实行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一般人讲,尤其是学儒的人,普通就是说,你这个人有没有修养,所谓修养是什么呢?就是指的你能不能致中和。那就是说,你遇见任何人对于你,没有道理地来害你的时候,你都能够忍下来,能够忍得住,不要跟对方有所理论,那么这就是致中和了,就是那个「发而皆中节」了。

有这种修养,有这种忍耐的功夫,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要开始勉强的来学习,你这一次遇见人家对于你,毁谤你不太严重,你能忍过去了,再过一个时候遇见另外一个人,他也许比原来的,那个人毁谤你、破坏你的更厉害,那你所遇的,这个应该要发愤怒的这个心理,更难以克制了。但是呢由于你前面已经培养了忍耐的功夫,所以到后来,遇到更不好的这种,更没有道理的,这种境界来的时候,你也有能力把这种境界能够克服过去。

这様一步一步地培养你这种修养,也就是忍耐的功夫,培养到后来,不论你遇到任何一种无理的,这些来陷害你的那些人,你都能不感觉有什么勉强,自自然然地就能够忍受下来,这个叫做「行之至也」。行到非常自然了,这就是致中和讲这个和。「和」用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那就是「中」,就是可以能够慢慢地达到这个境界了。当然这个「中」的境界,也不是一种,它也有浅的,也有深的。这也要看我们修行的境界。

好,朋友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明德至善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