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我们一起读书吧
起源
/
《中庸》是《礼记》的篇目之一,《中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著作,历来为历代文人所推崇。《中庸》系东周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子思所作,《中庸》的写作与传播目的,是为了传承儒家的思想理念与道统。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
孔夫子说:“周武王、周公,是真正做到大孝道的人啊!所谓孝道,就是能够很好地继承前人的遗志,更好地继续前人未完成的功业。”每年祭祀的时候,都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器具,陈设先祖的衣裳用品,进献时令鲜美的食品浆果。宗庙祭祀之礼,就是把父子、长幼、亲疏的关系排列出来,意在明确辈分与祭祀的次序;把官职爵位的高下明确出来,使身份贵贱清楚易辨;记述功业事迹及在祭祀时所承担的执事职位,那么德能功烈就自然分辨清楚,从而让后世能够明白了解前人的功德;祭礼后的宴饮礼仪规定,晚辈必须先向长辈举杯敬酒,意在使祖先的恩泽惠及后人;宴饮时坐次的排定,按头发的颜色来决定,意在使后人明白尊老携幼的常识。各人站在排定的位置上,行使祭祀的礼节,奏起祭祀的音乐,对于所应尊敬的祖先加以尊敬,对于所应爱戴的祖先予以爱戴;侍奉去世的祖先就像他还活着一样,侍奉亡故者如同生前一样,这就是孝的最高境界。祀天祭地的礼仪,是因为感恩皇天后土;宗庙祭献的仪式,是因为感念祖先。明白了郊社之礼的用意、应时祭献的意义,那么治理天下国家,也就像看着自己手掌上的东西那样容易明白啊!
/
握在我们手中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信念,心怀真诚,对人,对事。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