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推荐 >> 说说中庸何为中庸

说说中庸何为中庸

什么是“中庸”?“中庸”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我们对这个概念都有哪些固有的理解?

马马虎虎,大概差不多,和稀泥,捣糨糊,得过且过,做事情不用太认真,敷衍了事,人事上很圆滑,不会太坚持自己的主张,随波逐流老好人,左右逢源和事佬,就是那种老于世故,保守圆滑的感觉,是不是这样?

在我之前对传统文化似懂非懂的时候,听到的就是这样的说法,自己也是这样理解的,觉得所谓的“中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当时就是这么理解的。

如果“中庸”就是这样一个意思的话,平平庸庸,庸庸碌碌,就只是这个意思,是不需要子思专门写一篇四千多字的文章来阐发的,《中庸》也不会作为儒家的典籍,流传两千年至今,并且仍有它的价值。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现在的人对传统文化很陌生,五四运动以来,文化断层的很厉害,所以才导致了这样一种很严重的误解。那么借此机会,我们不妨来认真地学习一下《中庸》,希望能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到一些真知灼见,为我所用,为今所用。

那么什么才是“中庸”真正的意思呢?我个人比较认同宋儒程颐的解释,他是朱熹的老师,所谓程朱理学,就是程颐、程颢二程夫子和他们的传人朱熹开创的。程颐这样来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这样来理解“中庸”,“庸”是恒常不易的意思,而不是庸庸碌碌、平平庸庸的意思。那么依程颐的解释,所谓中庸,就是:行走天下,为人处世的正道;行走天下,为人处世的恒常不易的定理、定法。我们先可以有这样一个大致的理解,接下来再将其中的意涵逐渐显发出来。

那么中庸这个概念,这个理念又是从何而来,来源何处呢?唐代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作了一篇《原道》,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说《中庸》是源于尧舜心法。《尚书》中有记载,尧传位于舜时,有所托嘱,只有四个字:允执厥中;而舜传位给禹时,在此基础上又加了十二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韩愈认为,尧舜禅让,托嘱所传的这样一个心法,是《中庸》的根本来源所在。这“十六字心传”很不简单,历来被认为是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之道统、核心精神和思想来源。我们看这十六个字的意思,会有些不明所以,没有关系,这个我们先放在这里,过后再来解释。

我们先来说《中庸》这本书,这篇文章,它出自《礼记》,作者是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孔子还在世的时候,孔鲤就死了。所以孔子的一生确实是挺悲凉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先是把颜回,最得意的弟子给送走了,子路也先他而去,儿子也先走了,还好,一脉单传,给他留了一个孙子。

子思幼年的时候孔子还在世,所以他应该是亲承过孔子的教导,不过主要还是师从于曾子。在孔子众多弟子当中,曾子是继承了孔子的道统,作《大学》一篇,曾子传子思,作《中庸》一篇,子思再传孟子,这是孔门学问心法的一脉传承,一般认为这是儒家的正统所在。

那么子思为什么要做《中庸》呢?这也有一个说法,孔子后人写了一本书,叫做《孔丛子》,里面有记载,是说子思有一次到了宋国,宋国有一个大夫叫乐朔,这个人找子思谈论学问之道,结果话不投机,就很不高兴,于是派人去围攻子思,好在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把子思给救出来了。子思被救之后,就很感慨,很感慨地说:“文王困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

意思是周文王当年被纣王囚禁在羑里这个地方,被困的时候作了《周易》;而祖君,就是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受困于陈、蔡,绝粮于陈,后来作了《春秋》。那么我这次受困于宋,也不能白白受困,我也应效仿先圣,写些东西留下来,于是就作了《中庸》一篇。

那么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有一个感想,就觉得圣贤跟一般人就是不一样。如果是一般人,在屈辱困境当中,很可能就会意志消磨,灰心丧气,最后一事无成。而如果是英雄豪杰,在困境逆缘当中,或许他会隐忍,为了将来复仇,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或者是为将来有所成就,而不会被这一时之辱击垮,比如韩信。这种英雄豪杰在困境当中,他们的用心和做法跟平常人是不一样的。

而圣贤之人则又不一样,圣贤之人有大情怀,他不会在困境当中,就只想到我自己将来要如何如何,只想到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会从根本上去追究自己之所以陷于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推而广之,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

比如说像周文王,他被困的时候,想到的可能是我被困在这里,背后究竟是什么缘由?天地人事在矛盾当中相对地运转变化,是什么样的道理,有着什么样的普遍规律,最终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于是作了《周易》来显发这样的普遍规律,为后人做指点。这就是圣人做的事情,他没有仅仅陷于私人恩怨当中。

那么孔子受困于陈、蔡,他想到的是什么?世道浇漓,人心不堪,所以他要编修《春秋》,微言大义,来匡正世道人心,利益天下后世,这就是圣人的胸怀,他不只是为了自己。

那么子思也是一样,既然学问之道不被认同,就要把它说清楚,于是作《中庸》,来阐明孔门纯正心法,将学问道理说个明白,这是子思作《中庸》的来龙去脉。

净宗书院

书院小铺

净安之家

点击查看

净宗书院

地点: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四段10号天嘉大厦B座4楼。

-

温馨提示:建议绿色公交出行。如需停车,若遇书院小区车位紧张情况时,周边可选择:文瀚学苑酒店停车场、洗面桥巷路边停车场、罗马假日广场停车场、武侯祠横街路口停车场。

往期精选

滑动查看

随笔

每个人心里都有六道的种子

晨语

幸福在我

平常道

清平乐

随笔

决定生命长短的是因缘

净宗书院端午节放假安排

晨语

人生是一场相逢

平常道

噩梦还是好梦

随笔

生死之间有多远

晨语

真实的福报,世间人往往见不到

平常道

茶的境界与人的境界

靠近光,成为光

净宗书院成立五周年庆典邀约

人文行︱春日漫漫好读书,26家出版社为你推荐的春季书单

平常道︱敲吧,门终究会开的

随笔

疑惑心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晨语|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书院,生长在最美四月天——写在净宗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

平道︱曾经的创伤

随笔

凡夫的轮回心

晨语

24句古诗词,盛赞春天

平常道︱我是哪里人

人文行︱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晨语

四月,让我们与美好同行

平常道︱赚钱之道

随笔

各种不同的生死

晨语︱倾听是涵养,慎言是教养,沉默是修养

探寻古寺回归山野

平常道︱真人不露相

随笔

管理,是人生必修之课

晨语

你有多简单,就有多幸福

春季净土行走邀约向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你

平常道︱近水楼台不看月

随笔

管理双方的认知与态度

晨语︱寒尽春来,从此繁花一路盛放

平常道︱学道与学术

随笔

管理的境界

晨语

生命路上,总有一抹美好在灵魂里守候

平常道︱发电机与永动机

随笔

管理的两大分类

晨语︱清清浅浅人生路,简简单单随缘行

平常道︱珠宝盒与垃圾箱

随笔

管理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

净安读书会

觉悟

晨语︱感情有先来后到吗

平常道︱套路

随笔

我们的恐惧心很多

晨语︱改善夫妻今生因缘

平常道︱我愿做个温和的人

随笔

我们心中到底有多少烦恼

平常道︱法不外乎人情

随笔

自卑是一种负面情绪

来自净宗书院的新春祝福

晨语︱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平常道︱谦虚的民族

随笔

学佛也能增长我慢心

晨语

寿命可以加加减减

平常道︱淡如水

晨语

九句话告诉你什么是佛缘

平常道︱居有竹

爱情,能否恒温?

随笔

拥有一颗正面的心

净宗书院志工招募

晨语

时间煮雨,成全自己

平常道︱人工智能与人

随笔

你看透自己的心了吗

晨语

生命的列车

平常道︱我们的承传

随笔

生死同在

晨语

梦打破了

平常道︱礼乐之道

随笔

生死是从哪里开始的

晨语

急!急!急!

平常道︱笔墨当随时代

随笔

因缘决定生死

晨语

茶味

平常道︱最好的安排

随笔

每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问题

晨语

短文三则

平常道

黄花

征集

心向弥陀,喜迎佛诞

随笔

真理,跟每个人都有关联

晨语

为何突然少了一盏红灯

平常道

冬天的诗

随笔

人生,行走在生死之间

茶艺课开班啦!

晨语

人的运气好坏,都有因果

平常道︱逍遥游

随笔

病毒躲得过,死亡躲不过

晨语

爱子女的“七不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