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第一章
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
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中庸》第六章
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这便是舜的大智。以此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择善而行,走人生正途,明辨善恶,以诚坚持下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
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有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并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认真的思考,深刻领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只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考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被现象所迷惑。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第二十一章
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如此看来,真诚与明白事理,互为促进,相辅相成。“自诚明”是说由真诚而明理。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
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
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